聚焦六权改革 | 山林权政府回购: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赢”

宁夏日报 2023-09-08 16:03:50


(资料图片)

9月3日,在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的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设施温棚里,到处是青红相间的灵武长枣、浓郁紫色的蓝宝石葡萄、个头饱满的苹果和梨子,一片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随着今年300亩设施果树迎来丰收季,企业在休闲观光采摘方面的发展又多了几分信心。

1999年9月,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扎根于此。20多年来,企业深耕毛乌素沙地南缘,总投资超过3.5亿元,终于历经艰辛成功治理出一片沙漠绿洲。“我们依托灵武市旅游区位优势及地理位置优势,主打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告诉记者,在占地近1.2万亩的基地内,5000亩优质饲草基地、1900亩国家级中部干旱带节水型沙生抗旱林木良种繁育育苗基地和配套建设的2700亩生态防护林占了绝大部分,其余2100亩为经果林和设施果树,涵盖灵武长枣、苹果、梨、葡萄等多种经果林。

企业秉承“将沙漠变绿是手段,向沙漠要效益是目的”的发展理念坚守20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灵武市结合山林权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的政府兜底回购机制,让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林业产业发展上不再束缚手脚。

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借助灵武市探索建立政府回购机制契机,不仅将山林资源“变现”资产,还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果林和设施果树,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

近年来,灵武市围绕“植绿增绿护绿”目标,出台《灵武市探索建立政府回购机制 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林权可进可退发展新模式,通过加强政策扶持,让林业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为经营主体提供了一条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产的有效途径。灵武市制定了《灵武市山林资源政府回购基金管理办法》,设立3000万元山林资源政府回购基金,专项用于回购经营主体有退出意愿的山林资源和林木后续的抚育、管护。

随着《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灵武市全面推进山林地划界确权,为符合条件的林业经营主体颁发首批13本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在明确林地林木权属和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政府回购奠定了基础。

随后,灵武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山林资源回购闭环管理理念,出台了《灵武市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暂行办法》,从机制上保障山林权可进可退、流转顺畅。2022年12月,灵武市以99.5万元的兜底价成功回购了宁夏银湖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361亩林地。

灵武市探索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模式让林业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

“林地等山林资源政府回购后,可以重新投放在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进行交易。”灵武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申请回购的山林资源必须满足在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荒山荒沙荒地上造林绿化后形成的有林地、灌木林地或未成林造林地并生产经营5年以上,且权属清晰、无争议、无抵押担保,其经营主体依法取得相关权属证书或证明等条件。同时,为着力解决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灵武市也在尝试加强与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创新金融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绿色信贷等方式,赋予山林资源金融属性和融资功能。目前,灵武市已成功为林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200万元。

“灵武市政府兜底回购机制的顺利实施,也让我们在山林权改革的下一步探索上有了更多思路。”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政府回购机制,引导进平台交易林地1.14万亩,交易金额291万元。全区流转29万亩集体林地,流转价格从每亩20元增长到260元。下一步,我区将健全完善山林资源政府回购机制,探索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机制,鼓励县(区)政府建立财政、金融、林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下经济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文/图)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